内容:
2月12日,北京迎来今冬第二场雪,虽然气象部门预报其量级只能达到小雪,但这场降雪却刷爆了朋友圈,甚至有人称之为鹅毛大雪。那么,这1毫米的降雪到底算什么量级?又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
降雪量的测量是通过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花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1毫米的降雪量在小雪量级中只属于中等水平。然而,这看似微不足道的1毫米降雪,却足以让屋顶见白,让人们感受到冬天的气息。
要理解这1毫米降雪的意义,我们还需要了解另一个气象专业名词——积雪深度。积雪深度是指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它随着降雪的增加而累积变化。那么,1毫米的降雪到底能积多少雪呢?这取决于地面温度和雪中的含水量等因素。
如果地面温度较高,雪落到地面就会立即融化,无法形成积雪。相反,如果地面温度较低,雪落到地面后会积聚起来。此外,雪中的含水量也会影响积雪的深浅。含水量大的雪相对较薄,而含水量少的雪则相对较厚。
在北京,由于降雪较为干燥,水分含量较少,所以1毫米的降雪量在北方相当于8~10毫米厚的雪,而在南方则相当于6~8毫米的雪。这样的降雪量虽然不算大,但在干燥的天气下,其积雪效率却相对较高。
这场降雪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除了降雪较为干燥、含水量少之外,还与人们对降雪的期待和关注有关。对于很多人来说,降雪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生活情趣和文化的体现。因此,当降雪量虽然不大,但却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和欢乐时,自然会成为大家争相分享的话题。
总的来说,这场1毫米的降雪虽然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并不算是大雪,但却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和惊喜往往就来自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充满意义的事情。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