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中国的雪季
已经到来
人民在心中呼喊
下吧
(雪中的牦牛,摄影师@卢文)
▼
下吧
(雪中的藏狐,拍摄于可可西里,摄影师@张强)
▼
下吧
(雪中的狼,拍摄于内蒙古,摄影师@宾果)
▼
从高山到平原
从都市到乡野
人们赏雪、玩雪
展现出极度兴奋
(雪中昂首阔步的藏野驴,摄影师@卡布;上述动物图片为拟人化表达,不代表降雪对动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影响)
▼
但是
气象学家告诉我们
天地不愿将雪轻易示人
根据数十年间的统计资料
人口稠密的华北
年均降雪日只有5-10天
长江中下游地区更是不过3天
只有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
以及北疆、东北的部分地区
才能达到数十天
(中国年均降雪日数,不含雨夹雪,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降雪日数如此有限
它下的已经不是雪
而是运气、是真爱
是稀世珍宝
那么
我们如何才能拥有
一个雪国呢?
01
南方之雪
冬季
北方的西伯利亚等地
为我们送来冷空气
周边的海洋
则为我们送来水汽
水汽遇冷凝结为冰晶
冰晶不断凝华增大
成为雪花
(雪花,图片源自@VCG)
▼
雪花飘落时
如果云下气温高于0°C
造成雪花融化或者部分融化
则会形成降雨或雨夹雪
(雨夹雪形成示意,制图@星球研究所)
▼
如果云下气温低于0°C
其保持以雪花形态降落至地表
才会形成真正的降雪
(降雪,拍摄于西安,摄影师@孙岩)
▼
可见
要想形成降雪
冷空气、水汽、云下温度
各种条件缺一不可
中国的北纬25°以南地区
包括云南中南部、广西广东大部
以及福建沿海、台湾、海南等地
纬度较低
冷空气难以到达
除海拔近4000米的玉山等少数山地外
皆为无雪地带
(云南元阳梯田雪景,摄影师@何俊云)
▼
但凡事总有例外
2016年1月
一场席卷北半球的超级寒潮
挥鞭南下
受此影响
广东北部最低气温降至-7.2°C
突破历史极值
粤北陆续出现降雪
广州市区则迎来了
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
唯一一场雨夹雪
(2016年1月24日市民在广州塔上扬起“积雪”,图片源自@VCG)
▼
广州全城轰动
人们艰难地收集“积雪”
堆出了也许是广州城近70年来的
“第一个雪人”
(2016年1月24日广州的雪人,图片源自@VCG)
▼
同样缺少冷空气的还有
四川盆地
盆地北部高大的秦岭及大巴山脉
将北方冷空气阻挡在外
除盆地中的山地外
亦难以形成降雪
(请横屏观看,四川峨眉山的雪,摄影师@姚璐)
▼
以成都市区为例
个别年份里的少数强冷空气
越过大山到达成都时
已是强弩之末
市区偶尔飘下的雪花
被人们称为“头皮雪”
(2018年12月28日成都城区的雪花,图片源自@VCG)
▼
但这已经足以
在人们的朋友圈刷屏了
(网络流传的成都人民情绪变化,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而在没有高大山脉阻挡
也比华南相对靠北的
长江中下游地区
冷空气可以顺利南下
雪
终于正经下起来了
杭州变色
(杭州灵隐寺雪景,摄影师@丁俊豪)
▼
徽州变色
(请横屏观看,徽州雪景,摄影师@方托马斯)
▼
黄山变色
(请横屏观看,黄山雪景,摄影师@堂少)
▼
武当山变色
(请横屏观看,武当山雪景,摄影师@程境)
▼
不过
长江中下游地理位置依然偏南
冷空气力量有限
地面气温又相对较高
年均降雪日仅有3天左右
但是
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气流
带来充沛的水汽
水汽遇到强冷空气
如同干柴遭遇烈火
往往形成异常“凶猛”的大雪
(长江中下游降雪的水汽来源,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其有限的降雪中
大雪和暴雪比例超过60%
降雪强度
居全国之冠
(中国降雪强度分布,降雪强度是总降雪量与降雪日数的比值,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正是这样的大雪
才有了柳宗元笔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
湖南大雪
(诗句出自柳宗元《江雪》,作于湖南永州;下图为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雪景,摄影师@李琼)
▼
才有了白居易笔下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
江西大雪
(诗句出自白居易《夜雪》,作于江西九江;下图请横屏观看,江西庐山含鄱口雪景,摄影师@廖昊)
▼
高强度的降雪
也往往带来灾难
影响人们的交通出行、日常生活
(江苏镇江,大雪中飞驰的列车,摄影师@杨诚)
▼
更严重的是
一些雪花在降落过程中
先遇到暖空气融化成雨滴
再遇到近地面的冷空气
形成低于0°C却没有冻结的过冷水滴
这种降水被称为冻雨
(冻雨形成示意,制图@星球研究所)
▼
当冻雨接触到地表物体
会在其表面迅速凝固
形成光滑的冰壳
称为“雨淞”或“冰挂”
(树枝上形成的冰挂,拍摄于湖南衡山,摄影师@陈心杰)
▼
如果冻雨降落在输电线路上
冰挂的重压足以
压断线路、压倒电塔
2008年年初
以长江中下游为主的南方雪灾
大量的供电系统中断
其元凶便是冻雨
(2008年湖北恩施,电力工人在大雪中修复供电线路,摄影师@文林)
▼
如此有限的降雪日数
却带来如此严重的雪灾
雪
也不是那么好赏的
那么
更加靠北、不缺少冷空气的
华北地区呢?
02
北方之雪
华北不缺冷空气
缺的却是水汽
从西、西北两路进入华北的冷空气
干冷少水
在其强力压制下
南方的水汽也难以向北输送
(华北冬季冷空气部分来源,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转机出现在
一种特殊的降雪类型中
如果冷空气从东北南下
经过渤海或黄海
再调头向西进入华北
形成一个“回流”
回流的冷空气经过黄渤海的加湿
或者与从孟加拉湾远道输送至华北
的西南暖湿气流相遇
便会形成降雪
称为“回流降雪”
(华北回流降雪示意,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回流降雪
再加上其他一些类型的降雪
我们才能在华北看到
“雪纷纷,掩重门”的
紫禁城之雪
(诗句出自关汉卿《大德歌·冬》;下图请横屏观看,故宫太和殿广场雪景,摄影师@柳叶氘)
▼
看到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
太行山之雪
(河南辉县回龙太行山雪景,诗句出自李白《行路难·其一》,摄影师@刘辰)
▼
看到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
燕山之雪
(诗句出自李白《北风行》;下图请横屏观看,燕山箭扣长城雪景,摄影师@杨东)
▼
但是难以达成的降雪条件
让华北的年均降雪日数只有约5-10天
华北人民盼望着
华北人民期待着
他们可以忍受北风呼啸
他们可以忍受天寒地冻
只求多给他们几场
痛痛快快的大雪
那样的大雪
会出现在哪里呢?
(山东台儿庄古城雪景,摄影师@李琼)
▼
一个“异类”
在华北出现了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
莱山山脉横亘半岛中部
从偏西或偏北方向南下的冷空气
经过黄渤海的“加湿”
不需要像华北回流降雪那样调头
便可直击半岛
气流再遇上莱山山脉阻挡
从而在山东半岛北部
形成降雪
(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示意,这种降雪因产生于低层冷平流条件下,而被称为冷流降雪,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再加上多种降雪类型的共同作用
半岛北部的烟台、威海
成了知名的“雪窝”
其年均降雪日可达16-20天
降雪量比半岛南部的青岛多31%
比内陆济南多出整整一倍
且多发暴雪
(2018年12月11日烟台蓬莱国际机场的积雪,图片源自@VCG)
▼
然则山东半岛北部毕竟地域有限
更加广袤的富雪地带
还需要到纬度更高的
东北地区
东北三面环山
长白山、大兴安岭分立东西
伊勒呼里山与小兴安岭耸峙于北
形成一个向南开口的口袋
(东北地形,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这里冬季漫长
冷空气势力强大
与此同时
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
与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的水汽汇合
共同北上
再加上东侧日本海的水汽加持
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最终
一个大雪纷飞30-50天的东北
诞生了
其降雪日数
从中部平原到周围山脉依次增加
同样形成了一个口袋形
(东北冬季降雪日数,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其中
东侧近海的长白山脉
降雪量最大
(请横屏观看,长白山天池雪景,摄影师@小布)
▼
内蒙古的呼伦贝尔与阿尔山
则拥有最多的降雪日数
(呼伦贝尔雪景,图片源自@VCG)
▼
城市里
雪花漫天飞舞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摄影师@王健宇)
▼
乡野间
大地苍茫
(冬季的东北平原,黑龙江双城,摄影师@傅鼎)
▼
雪落屋檐
(雪乡,摄影师@贺磊)
▼
凭借这样优异的降雪条件
东北人民的交通出行
要依靠除雪机“吹沙填海”
(道路上的除雪机,摄影师@朱金华)
▼
高铁则是在雪海中
踏浪飞仙
(2018年1月15日长白山脉南大排子山,动车疾驰,摄影师@刘慎库)
▼
人民的娱乐活动
早已超越堆雪人的层次
而是追求精美的巨型雪雕
(哈尔滨的雪雕建筑施工现场,图片源自@VCG)
▼
打雪仗的气势
更是排山倒海
(请横屏观看,2016年黑龙江黑河,战士们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打雪仗,图片源自@VCG)
▼
冰雪之下
往往还有蕴藏着
满满的收获
(吉林省向海冬季捕捞的大鱼,摄影师@邱会宁)
▼
东北的水汽充足
那么地处大陆深处的新疆
又会如何呢?
03
西部之雪
新疆北部
天山山脉与阿尔泰山夹峙之间
便是北疆
北疆内部的伊犁河谷与塔额盆地
都呈现向西开口的喇叭口地形
(北疆地形,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这里主要由强劲的西风控制
虽然深入大陆内部
但是西风携带着大西洋、地中海
以及黑海、里海等的水汽
甚至将北上的阿拉伯海水汽裹挟进来
一并向东吹拂
充满水汽的西风
遇到伊犁河谷与塔额盆地的喇叭口地形
以及东南走向的阿尔泰山脉
被迫辐合抬升
从而形成降雪
而偏北风
则在天山北坡形成降雪
(北疆主要降雪形成条件示意,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北疆年均降雪日数超过30天
中到暴雪的比例超过60%
年均积雪深度更是全国前列
(中国最大积雪深度分布,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大雪中
牧民赶着羊群向冬牧场迁徙
(天山冬牧场,摄影师@赖宇宁)
▼
人们沿着牲畜踩出的雪道
踏雪出行
(新疆禾木,摄影师@王剑)
▼
公路上
甚至形成比人还高的雪墙
(伊犁的道路与雪墙,摄影师@赖宇宁)
▼
为防止积雪埋没道路后
车辆驶出路外发生危险
道路两侧专门设置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
道路边界指示箭头
(新疆天山脚下的公路,摄影师@吴静)
▼
大雪漫漫
(新疆喀拉峻人体草原雪景,摄影师@刘承徭)
▼
天地苍茫
(喀拉峻草原雪景,摄影师@赖宇宁)
▼
这样的北疆是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的北疆
(诗句出自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下图为冬季的天山博格达峰,摄影师@仇梦晗)
▼
这样的北疆也是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的北疆
(诗句出自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实际作于山西;北疆边防战士巡逻,摄影师@赖宇宁)
▼
这样的北疆还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北疆
(诗句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新疆和静县天鹅湖雪景,摄影师@赖宇宁)
▼
待到春天来临、万物复苏
融雪又将滋润出
一个繁花似锦的北疆
(伊犁草原花海,摄影师@赖宇宁)
▼
然而
东北也好、新疆也好
如果与另一个地方的降雪日数相比
就相形见绌了
平均海拔约4000米的青藏高原
气候寒冷
由于高原地形的阻挡
暖湿气流难以进入青藏高原腹地
却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以及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
找到了入口
水汽沿着峡谷汹涌北上
(青藏高原地形及冬季部分水汽通道,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在青藏高原东侧
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一带
形成了一个降雪中心
年均降雪日高达50-70天
许多地方甚至超过100天
(青藏高原平均降雪日数,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说明:因统计标准不同,全国降雪日数据和地区数据有差异)
▼
以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为中心
整个青藏高原
雪花飘舞
(拉萨八廓街雪景,摄影师@伍斌斐)
▼
江河变色
(长江北源楚玛尔河雪景,摄影师@刘夙培)
▼
大湖雪封
(请横屏观看,纳木错雪景,摄影师@赵露君)
▼
千山莽莽
一个雪域高原诞生了
(请横屏观看,阿里高原雪景,摄影师@孙岩)
▼
独特的雪域
孕育出独特的雪域生命
包括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野牦牛等等
成为中国大型野生动物
最繁盛的区域
(藏羚羊,摄影师@奚志农)
▼
而海拔更高处的积雪经年不化
最终发育成气势磅礴的冰川
成为亚洲大江大河的源头
(格聂山的冰川,摄影师@XSFAN STUDIO)
▼
至此
南方之雪、北方之雪
以及西部之雪
中国
终于变成了一个雪国
雪改变了中国
改变了中国的山岳
当它降落在西岭山
便有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成都远眺雪山,诗句出自杜甫《绝句》,摄影师@嘉楠)
▼
当它降落在秦岭
便有了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秦岭之雪,诗句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摄影师@王警)
▼
雪也改变了
中国的森林
(航拍新疆琼库什台的森林,摄影师@刘承徭)
▼
改变了
中国的草原
(请横屏观看,伊犁草原雪景,摄影师@赖宇宁)
▼
改变了
中国的沙漠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雪景,摄影师@王汉冰)
▼
改变了
中国的都市
(雪后山西平遥古城,摄影师@翟鸿宇)
▼
改变了
中国的乡村
(新疆禾木雪景,图片源自@VCG)
▼
还改变了
我们的文化
中国的雪有千千万种
它是清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伊犁雪景,诗句出自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摄影师@赖宇宁)
▼
是苦寒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天山冬牧场,诗句出自孔平仲《寄内》,摄影师@赖宇宁)
▼
是骁勇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锡林郭勒草原上的奔马,诗句出自王维《观猎》,摄影师@颜景龙)
▼
是豪情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雪后永泰龟城,诗句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摄影师@王生晖)
▼
是友情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新疆禾木村山路,诗句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图片源自@VCG)
▼
是爱情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诗句出自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图片源自@VCG)
▼
是浪漫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北京钟鼓楼冬季雪景,诗句出自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摄影师@盛跃)
▼
是孤独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一只孤单的野牦牛正在雪中寻觅,诗句出自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摄影师@姜鸿)
▼
是年华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诗句出自白居易《梦微之》,图片源自@VCG)
▼
这就是
中国的雪
它从空中飘落
让超过80%的国土换上冬装
渗透到5000年华夏的骨髓
(雪国的艺术化展示,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本文创作团队
撰稿:所长
图片:谢禹涵
地图:巩向杰、王朝阳
设计:郑伯容
审校:王朝阳、风子
【参考文献】
1. 刘玉莲等,《中国降雪气候学特征》,地理学报,2012
2. 张志富等,《1961-2012年中国降雪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资源科学,2015
3. 李津等,《一次华北破纪录暴雪成因的分析研究》,气候与环境研究,2017
4. 杨成芳,《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多尺度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0
5. 李丽等,《山东半岛冷流强降雪和非冷流强降雪的对比分析》,气象,2015
6. 李邦东,《近50年东北地区降水时空变化及降雪影响因子分析》,兰州大学,2013
7. 邹旭东,《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降水和东亚冬季风的关系研究》,冰川冻土,2013
8. 庄晓翠等,《新疆北部强降雪天气研究若干进展》,沙漠与绿洲气象,2016
9. 李亚云等,《北疆冬季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分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8
10. 王澄海等,《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其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对青藏高原冬季降雪的影响》,气候与环境研究,2015
11. 胡豪然等,《近50年青藏高原东部降雪的时空演变》,地理学报,2014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来源:2024白小姐一肖一码,探讨说明:雪雪雪雪雪雪雪雪雪雪雪转载请注明来自南京万兴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标题:《2024白小姐一肖一码,探讨说明:雪雪雪雪雪雪雪雪雪雪雪 》